科研星球

如何打造让人眼前一亮的个人陈述?

原文作者:Andy Tay

不要纠结于技术细节,但要平衡好专业性和个性。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是指展示个人情况、能力和成就的文章,在科研界广泛用于求职、奖项申请和职称评定。在本文中,五位研究者分享了如何让你的个人陈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Steve Oh:

展现学术兴趣之外的个人品质

Steve Oh在新加坡A*STAR生物处理技术研究所担任干细胞处理小组组长


身为研究项目负责人,我读过许多学生为申请科研奖学金或工作写的个人陈述。那些亮眼的陈述就像申请人的个人自传,在专业能力之外也展示了TA的个性。个人陈述通常围绕学术或科研成就来写,但在我看来,好的科研人员还应具有社会技能,有志于通过创业等方式改变社会,对自己生活的国家以外的世界也要有所了解。令人难忘的个人陈述还能彰显你的“软”技能,例如具备宏观思维能力,能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要兼顾这种专业性和个性,不妨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解释你走上科研道路的动机,可以是因为家人身上的某种疾病,或是听了某位科学家的励志演讲,或是在大学里遇到了很好的导师。其次,描述你如何尽己所能积累研究经历,比如主动寻找实验室的实习机会,或是在克服实验困难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这些信息会展现你的个人品质,例如好奇心和毅力,这些都是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必备素质。


我对一位博士生的个人陈述印象深刻。他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只有一个健康肾脏的情况下努力生活,如何坚持攀岩的运动习惯。他也写到了自己本科阶段的成绩很差,不得不休学一年恢复状态,然后回到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他的故事展现了坚韧和诚实的品质——我喜欢研究者身上拥有这些品质。


Silvia Kariuki:

勇于捍卫自己的决定

Silvia Kariuki是肯尼亚医学研究中心(KEMRI)-惠康基金会科研项目的博士后研究员。


当我决定回家乡肯尼亚做博后时,研究同事和家人朋友都问我为什么。他们认为这会牺牲掉我的事业,因为肯尼亚的科研基础设施显然不如美国先进,而我已经在美国工作学习了13年,在那里拿到了本科和博士学位。


回到肯尼亚的两年后,我申请了惠康国际博士后培训计划(Wellcome International Training Fellowship)的博士后项目,我在个人陈述中解释了肯尼亚医学研究中心(在基利菲的惠康基金项目)能为我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我能在这里研究对严重疟疾感染具有预防作用的人类基因变异,而且我的研究能帮助开发疟疾疗法,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我在个人陈述里写到,尽管面临质疑,我仍想在肯尼亚继续科研生涯——这能让评审委员会相信我的职业选择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我在写个人陈述时也会征求导师的意见。我会把写好的个人陈述请两三位资深科学家过目,他们在这方面更有经验,有些人还担任过博士后项目评委会的成员。我经常听到的一个建议是“多一点人性化”。评审者想要听到你个人的声音,读到你个人的动机,即使不按常理出牌也不要紧。


Kelly Clancy:

用故事展现真实的自己

Kelly Clancy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博士后研究员。


好的故事是个人陈述的点睛之笔。当然,好故事很难写——有同事说,神经科学的套路是一上来就说“我的祖母深受阿尔茨海默病的折磨,这让我对神经科学产生了兴趣”。但我觉得这没什么好嘲讽的:出于个人原因选择科研是一种美好的冲动,与科学产生了某种个人纽带,可以带来重要的新思路。


我在申请Branco Weiss博士后岗位时,讲述了激励我选择这个研究项目的故事。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曾在阿富汗担任军医,但却被简易爆炸装置炸断了手脚。我阐述了这件事如何使我的研究方向发生转变,我开始研究能恢复运动能力的神经义肢,以及希望通过我的研究去弥补一些缺陷。


我对个人陈述的写作建议是,不要纠结于技术细节。不要只谈论你想研究什么,而要说说为什么。解释你的思考过程。是什么激励你钻研至今?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你和你的研究课题?它们为何如此重要?(除了在写个人陈述时,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问问自己:“是什么在驱动我做科研?是为了自我成就,为了成为正确或聪明的人,为了发表知名文章?还是出于想造福世界的愿望,出于好奇心和孜孜不倦的求学之心?”这个世界有着解决不完的问题,个人陈述中的故事能带出申请人关心的科学问题,以为为什么这些问题很重要。


获得Branco Weiss博士后项目后,我和同事发表了我们开发的神经义肢技术[1],并利用这种技术探索有趣的基础神经科学问题,以及侵入性较小的神经义肢交互界面。


高伟:

要有抱负,但不要夸大个人贡献

高伟是加州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助理教授。

0 (1).jpg

高伟是机械工程学助理教授。来源:高伟

个人陈述里要强调你的志向和梦想。简历虽然能罗列你的所有著作,但人们不会读完它,评审委员很有可能就错过了你的研究有多重要。


把个人陈述看作是简历的补充。我会在个人陈述中解释我的研究能应对哪些宏大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参选“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时,我讲述了自己对社会精神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的忧虑,并介绍了我所研究的可穿戴传感器能如何通过汗液中的代谢物(例如应激相关激素皮质醇)来提升精神健康的早期诊断。我很难用简历的固定列表模式讲述自己的目标,但我能在个人陈述中具体展开。


好的个人陈述不应夸大自己的贡献,尤其是当论文有多位作者,而你又不是领导者的时候。专注于你主导的工作,不要高估自己对领域的贡献。就算你的贡献真的很重要,在个人陈述里保持谦逊仍是一种良好的品格。科研是许多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切勿一人揽功。


Abhimanyu Veerakumarasivam:

将文章拆分,打造不同的版本

Abhimanyu Veerakumarasivam是马来西亚双威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0.jpg

Abhimanyu Veerakumarasivam在实验室。来源:双威大学

简化写作过程有一个办法:把个人陈述拆分为几大关键要素,比如你是谁、有什么成就、为什么申请这个岗位或奖项,以及你对该机构会有怎样的贡献。


2017至2019年,我在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科学领导者项目时,我的委员会和我将申请内容拆分成几个问题:“谁、做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有助于申请者更好地组织他们的文章。我发现这个结构特别有用,因为我们亚洲的默认文化是不要出头,许多很有水平的申请者可能不好意思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太谦虚不愿谈论成就。


我发现,明确个人陈述的结构以后,申请人就会回想他们在这一地区的工作经验,这里有很多低收入国家,科研投入也不算多。在开放式的个人陈述文章里我很少能看到这方面的细节。


有一位申请人谈论了东盟地区在科研上的巨大差异,以及他对缩小这种差距的渴望。通过这种方式,这位申请者展现了他对周围环境以及对在其中工作所面临特殊困难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他想用行动弥补差距的意愿。


申请者还应该根据读者调整个人陈述。例如,学生申请研究生院校和研究岗位时,经常会投递通用的个人陈述。如果申请者希望学术机构对他们的研究进行投入,他们就要在个人陈述中真诚表达出自己对申请机构的兴趣。陈述写得好的申请者通常会提到自己申请的实验室的各类信息,以及自己想研究的特定主题。

参考文献:

1. K. B. Clancy et al. Neuron 109, 677–689 (2021).


原文以Sell yourself and your science in a compelling personal statement为标题发表在2021年4月23日《自然》的职业特写版块上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