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导师逼我改课题,我应该怎么办?

读博等于「赌博」,在学术「迷雾」中探路,未知大于已知,迷茫更甚迷惑。对于学术小白的我,目前处于博士三年级,正在面临一项科研的「致命」选择题。


这里我把个人经历讲出来,既供后来之人分享借鉴,也更有投石问路之意,请各路大神指点。

本人 985/211 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2017 年毕业,我以专业第一的名次拿到了学校的保送资格。当时面临三大选择:

第一,入职本市一家知名药企集团,做销售代表或者助理技术员,销售代表工资高一些有提成,助理技术员工资稳定,但没有发展前途(高级技术员和技术项目经理普遍都是硕士博士);
第二,去考公务员,放弃已有专业;
第三,利用保送资格,去联系学校读博士。

在家人亲属的一再劝说下,我选择了第三条路。

其实,我对于自己的科研能力还是有清晰的认识的,我是属于从小到大应试教育的经典产物,学习能力突出,刷题能力优秀,能很快理解和找到已有解法的确定性问题。

可是四年的本科经历,特别是大四最后一学期的毕设实习,我对科研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研是用来解决未知的问题的,不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常常是没有基本的、确定的解法。

这对于已经在应试环境中成长十几年的我,是巨大的挑战。所以我知道学习成绩突出,并不代表我适合读博士的巨大创新要求。

话回正题,博一时由于我的实验基本功比较好,老板直接让我跟着一个博士五年级的大师兄补实验。

当时,大师兄的 paper 正在投 Molecular cell,送审的三位审稿人的意见很全面,一个比较积极,二个很不利,而且 MC 杂志整体上对于生化分子机制的要求非常的高,光是体外蛋白重组实验就有七八个,基本上文献中与我们研究蛋白分子相关的蛋白都要做一遍免疫共沉淀和功能实验。

大师兄已经是第三轮补实验了(之前投稿两次都被拒稿),毛发已经从浓密茂盛退化为「地中海」了,接到了老板转发的 38 页的文章修改建议之后,眼中已经没有了炙热的希望。

当时,师兄距离毕业不到 9 个月了,如果补完这些实验至少要半年,延期毕业已是可以预料的事。老板被杂志编辑可以修改后再次投稿的建议冲昏了头脑,一口要求大师兄必须半年内把这些实验都做完,而且还把当时还在上课的我「慷慨」地送给了大师兄,美名其曰可以「提高效率」。

就这样,进入实验室不足三个月的我,就开始经历了师兄师姐博士高年级才会经历的补实验经历。高难度的实验大师兄对我明显不放心,于是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分子克隆、提取质粒、转化细胞、照顾老鼠等最基础的工作。

9 个多月的时间里,我没有机会得到任何属于自己的 data。

一转眼,我已经进入博士二年级了,大师兄的 paper 最终发表在了 Molecular Cell Biology 上,虽然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是还是得到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博士后 offer,高高兴兴地带着女朋友去欧洲读博后去了。

只剩下我获得了一个 MCB 的二作,近一年时间的起早贪黑,并没有得到老板给予并列一作的肯定。

从博二开始,我才开始了自己的课题寻找之路。和我同一届的另一位同门,由于本科基础不甚突出,被老板安排了一项风险很高的酵母杂交系统筛选项目。一年下来,虽然没有「捞到大鱼」,但也找到了几个有潜力有希望的蛋白目标,并成功引起了老板的兴趣。

而我虽然已经手握一篇二作的论文,但是对于毕业并没有任何的帮助,更可怕的是,在博一最有科研勇气的时光里,我却被枯燥的补充实验过程磨光了探索的热情和勇气。

老板跟我谈话,给了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探索」大师兄课题研究蛋白所剩的分子机制 「余光」,二是再重建一套老板感兴趣的生化分子机制筛选系统,比如类器官培养模型。

由于我当时从未接触过干细胞培养相关技术,觉得重新学习一套新的系统太复杂,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第一选择,继续探索大师兄课题留下的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相关机制研究。

整个博士二年级,我发挥了自己在蛋白质电泳、同位素标记、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等分子实验技术,基本上鉴定出了该蛋白的磷酸化位点,以及相关位点磷酸化对该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可是,这时老板突然要求我跳过剩下的机制研究,直接论证这个磷酸化在动物模型中的生理功能,他认为如果磷酸化缺失突变小鼠或者果蝇的生理功能没有影响,这个课题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于是,博士三年级开始,我又提前转战果蝇遗传学,经过一番奋战之后,发现缺失磷酸化或者模拟磷酸化并不能影响转基因果蝇的生理功能。我拿到实验结果之时,就是被当头棒喝的眩晕感。

年前,老板专门找我谈话,「语重心长」地说,你博士三年级都过去一半啦,你这个小课题没有动物模型支撑也发不了上档次的文章,能不能发个 JBC 达到毕业的要求还不好说。

老板的建议是,让我抓紧把已有的生化数据发表一篇小文章,比如 Plos one(但是达不到学校的毕业要求),然后全力以赴地开拓老板想的类器官筛选模型。老板的话掷地有声,不换课题,就是死路一条。

尽管新年一片新气象,我的心中却如同在两军交战。

我到底应该不应该听从老板的建议,改变课题呢?改换课题意味着:

第一,我将重新学习探索一整套新的技术体系;
第二,能不能筛选出有前途的课题不确定性很大,延期毕业的可能性也很高;
第三,即使我找到了新方向,能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取得分子实验突破也是前途未卜。

而不换课题也同样面临诸多困境:

一是只有严谨的生化分子实验能否把课题发表在 3.0 分以上的科研期刊;二是固守着这种蛋白的分子机制研究,到底能不能在动物模型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如果坚持己见,老板会不会彻底断掉经费保障。

我是该坚守还是该创新,是该保守稳健还是放手一搏?希望有经验有阅历的各路大神给予赐教。同时也仅以此文为各位刚开始读博的师弟师妹们,总结一些前车之鉴:

一是替人补实验要留有后路,送人玫瑰要确保手有余香,比如确保获得并列一作。

二是在该有勇气的时候不要保守,如果需要利用筛选方法寻找课题,尽量在博士早期动手。

三是老板的承诺不要太过坚信,科研的不确定性太高,即使是「大牛」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老板。


文章来源:Salina 生物学霸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