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提高文献阅读效率?

阅读文献是日常科研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相信很多人在阅读文献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读文献时:马冬梅。
读完文献:马什么梅?
再读文献:马冬梅马冬梅马冬梅,我知道了!
读完文献:孙红雷。



我们对类似这样的“马冬梅魔咒”并不陌生。面对一篇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时,常常不知从何下手,或者读到一半就忘记了前面内容。


良好的文献阅读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文章重点、梳理文献内容,实现高效阅读。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辅助我们进行逻辑梳理和发散思考的实用工具。思维导图就像一个导航仪器,通过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将所读文献的知识骨架用外在的图像清晰地表现出来,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结构,快速定位、提炼观点、理清思路,还能让后续的书面或口头表达更加有条理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没有固定的要求,根据科研学习需求和习惯总结适合自己的用法即可。这里,我们以ScienceDirect上这篇《Association of liver abnormalities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为例,介绍一种常用的思维导图构建方法,即按照Research Topic、Why、How、Conclusion、Further Discussion思路逐渐完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640.png


第一步:陈述文献中研究的主要问题


下载.jpeg


新冠肺炎患者肝脏异常的演变以及乙肝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第二步:明确为何提出这个问题


下载 (1).jpeg


考虑到新冠肺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和肝脏病理改变,需要了解患者肝脏异常的临床病程和预后。此外,肝脏化学反应与患者住院死亡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第三步:明确研究方向、研究条件或实验的方法


下载 (2).jpeg
下载 (3).jpeg


这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在中国武汉的一家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进行,研究包括了在中国武汉的2073名确诊病例,报告了新冠肺炎患者肝脏化学改变的动态特征。


下载 (4).jpeg


研究基于新冠肺炎患者入院时的基线特征(包括肝脏异常)建立预测模型。


下载 (5).jpeg

对新冠肺炎和乙型肝炎以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特征和预后进行描述和调查。


第四步:总结研究数据、结论

下载 (6).jpeg


例如:在参与研究的2073例患者中,有1282例(61.8%)患者在住院期间肝化学显示异常,297例(14.3%)出现肝损伤。

下载 (9).jpeg


患者感染HBV并不增加新冠肺炎相关不良预后的风险。


下载 (7).jpeg


实验观察到,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住院期间常见D-Bil异常,其患病率仅次于肝化学中AST水平异常,但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并不常见D-Bil异常。


第五步:设想可以延伸发展的研究方向


下载 (8).jpeg


未来的研究应该评估实验中观察到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期AST和D-Bil升高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在总结时,尝试尽量用英文总结归纳,可以锻炼自己的英文能力。根据以上步骤和自己的总结归纳,最终会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简要的思维导图。本文所举的例子相对简单,仅供大家参考,当我们对所读文献挖掘得越深入,所绘制思维导图的脉络也就越庞大,对文献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640 (1).png


思维导图是帮助我们深入阅读、形成整体系统框架的众多工具中的一种。不论是文献阅读还是论文写作,都需要深耕细作,只有在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会事半功倍、效率更高。


您在阅读文献时是否用过思维导图法?您绘制过怎样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软件下载<<<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