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2021年5月近期可申请的相关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中心开放课题指南汇总

小编整理了7个近期可申请的相关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中心开放课题指南,供大家申请参考: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度开放课题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 2007 年 10 月,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设运行。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为发挥本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促进实验室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提高研究水平,本年度开放课题开始申请。
一、申报对象
具有博士学位、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非实验室骨干成员。没有高级职称的申请者需要有两名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目前仍有尚未结题的开放课题负责人暂不能申请。
二、开放课题重点资助的学科领域与研究方向
开放课题的选题应围绕地表过程、资源生态、地表系统模型与模拟、区域可持续发展四个研究方向。要求研究项目具有创新思想、新方法、新见解等。研究内容应属地理学前沿发展领域,具有一定的科学积累和研究特色,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加强学科的互相渗透,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系统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管理与经济学等。
2021 年度重点支持以下研究方向的选题:
1、地表过程综合监测、模拟与集成分析
2、土壤、水文和生态过程与机理研究
3、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
4、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可持续性研究
5、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风险识别与防范研究
三、申请程序
1、申请者需填写“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并需与一位实验室骨干成员合作提出,未列出合作者的申请视为无效。
2、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 2021 年 5 月 10 日,经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将电子版提交至 haiqing54@bnu.edu.cn,暂时无需提交纸质版申请书。
四、评审及管理
1、本年度开放课题资助额度为 8 万元/项,经费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2、课题评审采取会议及通讯评审(校内外专家)方式,优先资助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以及具有较强科研实力、能够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申请者,择优批准立项。
3、对于已经申请过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申请者,前面课题的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决定是否资助的重要参考。
4、开放课题资助发表的论文、专利申请、技术报告等应按如下要求标注:
以“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为合作单位,并标注“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Project Supported b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否则不能计入统计成果。
5、其他详见《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海青
电 话:010-58808022
E-mail:haiqing54@bnu.edu.cn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 年 4 月 29 日


2021年度媒体融合与传播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为了促进我国媒体融合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2021年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继续面向“媒体融合传播与未来形态”、“媒体融合的服务模式”、 “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设立开放基金资助相关课题研究,申请者需根据实验室拟资助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欢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一、实验室拟资助的研究课题
(一)研究方向一:媒体融合传播与未来形态
1.地区融媒体建设与赋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
课题简介:主要围绕地区融媒体建设与区域发展实践领域,关注融媒体发展和对本地区域性特色产业的创新助推作用。围绕地区融媒体建设实践、地区融媒体建设新规划和新技术引入、融媒体文化宣传、产业创新等多前沿领域开展研究,特别关注地区融媒体实践过程中带来的发展新动力、新机遇、新领域,要求开放课题研究基于具体区域实践,提炼新模式、新范本,为我国地区融媒体建设提供创新指导。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完整的实践/产业分析/研究报告等。


1.多元音视频内容审核与版权校验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简介:在融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为了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建设,打造良好的互联网文化社区环境,在鼓励用户创作优质影音传播内容的同时,加强内容智能审核与版权认定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元音视频文化平台,研究多元音视频内容审核与版权校验的关键技术,实现音视频内容的智能审核与高效的版权验证,从而推动原创音视频和相关影像新技术的应用转化。本课题旨在探究音视频创作和文化圈层建设的良性发展道路,进一步打造良好的互联网氛围。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给出完整的内容智能审核与版权认定可行方案,相关代码与数据开源;
3、出具完整的实践/产业分析/研究报告等。
(二)研究方向二:媒体融合的服务模式


1.以媒体融合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研究


课题简介:当前,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是各地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路径。以媒体融合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可实现媒体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该研究课题面向全国主要城市的地方政府、宣传部门、文旅行政机构、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围绕5G+VR所赋能的“建设全媒体文旅传播平台、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媒体融合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示范和应用实践,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十四五”期间以媒体融合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介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同时通过开放课题进一步提升中国传媒大学的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媒体融合与传播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完整的实践/产业分析/研究报告等。
2.媒体内容市场竞争结构研究
课题简介:媒体内容对媒体融合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内容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如何实时、准确地分析和识别媒体内容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成为关键问题之一。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媒体内容市场竞争结构的智能分析方法,目标是基于客观海量的媒体内容消费数据,利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工具,提出在媒体内容制作初期就能够准确定位其在未来市场上竞争位置的智能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真实用户行为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媒体内容关系的网络刻画模型,媒体内容的表征方法,媒体内容市场结构的刻画框架,媒体内容市场结构的验证方案。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相关研究报告;
3、向我校开源成果要求1中所发表论文相关代码。
(三)研究方向三:媒体信息智能处理
1.多模态融合的信息传播力客观评价方法研究
课题简介: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传播者对特定信息的表达与诠释对于该信息的传播效果以及受众的认知程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信息传播力客观评价方法对于优化设计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加工、处理、表达与传播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将在构建信息的多模态融合传播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姿态、表情、文本、语音等各模态的特征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认知度、情感一致性等研究多模态融合的信息传播力客观评价方法。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相关研究报告,向我校开源成果要求1中所发表论文相关代码。


1.多模态网络媒体的智能分析与推荐


课题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的多媒体数据呈现出多模态、多样化的特征。本课题重点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对网络多媒体数据进行联合学习,快速、准确地对多模态网络媒体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分类;研究基于先进的图神经网络和知识图谱技术,挖掘多媒体数据的模态特征表示和用户偏好之间的语义联系,同时捕获高阶的协同过滤信号和用户潜在的多模态偏好,研究模态特征和用户偏好融合过程中的降噪和特征提取问题,从而实现网络媒体的智能推荐。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对我校开源相关代码与数据。


1.联盟区块链环境下的数字IP版权保护技术研究


课题简介: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追溯管理及透明性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在满足大规模数字IP复用技术的设计需求下,关注自主可控的IP数字版权技术的设计,并研究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IP数字版权保护的分布式安全监管问题,通过结合半导体IC行业及数字IP版权保护的理论基础工作,围绕区块链环境下的IP数字版权保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区块链与数字IP产业的同步发展。本课题重点关注IP自主可控的链上数据版权认证方法,开展IP数字版权保护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研究,最终解决数字IP版权交易传输过程中数字版权保护与实时认证等问题,并在实践环节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验证。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Demo系统代码、相关的研究测试报告。


1.面向未来6G网络的资源智能重构理论方法研究


课题简介:未来移动网络将迎来新媒体业务的爆炸式增长。网络需求的多维时变和异构特性是未来6G网络的重要特征,现有资源优化策略受到网络资源瓶颈和用户差异性需求的严重制约,难以显著提升网络性能。利用6G网络的优势,通过智能配置和灵活管理多维系统资源可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网络开销。本课题主要研究:1)针对用户业务需求的差异化特征,研究多业务并存场景下的网络智能适配机制;2)针对典型新媒体业务,研究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网络开销的资源优化算法。
研究周期:24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相关研究报告,向我校开源成果要求1中所发表论文相关代码。


1.基于DRM数字广播的外辐射源检测技术


课题简介:数字调幅广播DRM是适用于30MHz以下频段的数字广播国际标准,其不仅能够传输音频信号,也能够传输文本、图像、视频等信号。DRM作为短波频段内唯一的非专利数字广播,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及。外辐射源检测技术本身不发射电磁波,具有抗有源定向干扰、不需要分配专门的频段、系统体积小、设备成本低等优点。基于DRM信号的外辐射源检测,利用高频电磁波可实现超视距传播的特点,在环境监控、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本课题研究包括:DRM广播信号直达波提纯与重构技术;DRM广播信号模糊函数导频副峰和循环前缀副峰抑制技术;直达波、杂波抑制技术;运动目标长时间积累检测技术。其中工作模式包括:天地波混合模式、地波模式;积累检测时间:≥10秒。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技术研究报告;
3、算法软件1套(含源代码、测试数据及使用说明)。


1.基于情感驱动的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课题简介:针对网络信息传播生态中群体行为承载情感的复杂性和难预测性,本课题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合情感多分类、多分级技术,提高网络群体情感的多维度识别能力;构建基于情感演化的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模型,掌握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群体情感变化规律,追踪舆情发展过程中公众情感在粒度和强度上的变化;分析影响信息传播的关键因素,预测其早期发展趋势,高效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实现对公众舆情的有效引导。
研究周期:24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相关研究报告,向我校开源成果要求1中所发表论文相关代码。


1.数字媒体注意力流动机制研究


课题简介:数字媒体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追踪用户注意力流动和理解信息茧房提供了大规模数据和计算方法。基于数字媒体用户个体的注意力流动,可以构建公众的注意力流动网络。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数字媒体的注意力流动网络,聚焦于分析注意力流动的基本模式,挖掘注意力流动模式背后的生成机制,搭建将信息和用户嵌入到高维几何空间的模型,研发分析注意力流动网络的软件。课题的研究将会变革我们对于数字媒体的理解,回答关于注意力碎片化和极化的问题。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出具相关研究报告;
3、提供相应软件/代码/算法及相关说明书。
8.面向新型视频应用的内容分发网络与缓存设计
课题简介:随着短视频、超高清、VR/AR等新型视频应用的兴起,视频内容通过广播与双向网络、移动与固网异构协同分发,而视频内容流行度呈现出时空非平稳的特性,对内容分发与缓存网络的设计提出很大挑战。本课题面向上述流行度非平稳和异构网络分发的场景,定量分析刻画该非平稳特性对分发网络与缓存性能的影响,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鲁棒高效的缓存网络资源配置策略,设计用户访问机制以最大化用户体验,研究有效的缓存与网络协作机制来提升网络分发效率,以更好地支持各种新型应用。
研究周期:18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提供相关技术的研究报告、说明文档和验证代码。



1.基于脑科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受众传播行为特性研究


课题简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已经成为计算传播学研究的有力工具,来自于脑科学和神经生理学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测量传播受众的个体数据,因此可以更精细地挖掘出人类传播行为背后的动因。本课题主要从脑科学和神经生理学出发,研究在外界刺激(信息源内容、物理环境、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受众的传播行为特性,以期发现更多的新问题,由此带来传播学理论的创新,或者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完善。
研究周期:12个月
研究经费:10万元
成果要求:


1.高水平论文发表:发表我校认定的高水平期刊论文至少2篇;
2.提供相关技术的研究报告、说明文档和验证代码。


二、申报人条件及申报方式


1.申报人条件


具备博士学位或高级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本校教职工除外),均可根据本指南规定的范围提出资助申请。


1.申报方式


申请者需认真阅读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按规定格式撰写申请书,保证所有提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并于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向本实验室提交签字盖章后的《开放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电子文档(含签章页面的扫描件)。
申请书见附件1。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见附件2。


1.申报截止时间


2021年5月26日17:00时。以收到申请书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三、开放基金课题的评审与管理
实验室将对所有有效申请书进行评审,对于获准资助的课题,实验室会通知申请者本人签署计划任务书。
四、联系方式
实验室邮箱:sklmcc@cuc.edu.cn
申请书电子版请发送至实验室邮箱。
联系人:甘老师
电 话:010-65783800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
2021年4月27日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开放基金申请指南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 1986 年由原国家计委批准筹建,1990 年通过国家验收后正式对外开放。依据“开放和流动”的运行机制,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以加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开放基金特别鼓励申请人围绕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学科交叉和创新研究。
一、资助计划与强度
2021 年度开放基金拟设立“普通资助项目”和“特别资助项目”两类。资助期限 2 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填写 2021 年 6 月 2023 年 5 月。
(一)普通资助项目:拟资助 10-15 项,平均资助强度为 5 万元/项。项目申报需有本实验室合作人,项目执行期内,需来实验室开展短期合作交流,累积时间不少于 2 周,并做学术报告。
(二)特别资助项目:拟资助 1-2 项,平均资助强度为 20 万元/项,主要面向领域内高水平研究学者设立,应对实验室学术方向拓展、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实验条件改善等做出重要贡献。项目执行期内,需来实验室工作开展实质性合作交流,累积工作时间不少于 1 个月。对获得特别资助项目的学者,实验室将为其提供兼职研究员席位。特别资助项目的申请须有实验室固定人员的书面推荐。
二、资助方向和选题范围
(一)海洋动力环境与流固耦合作用
极端海洋动力环境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风浪流相互作用与非线性波浪传播演化机制;海洋工程结构的风浪流动力作用与效应;海洋工程结构的流固耦合作用机理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二)海岸与跨海工程及其防灾减灾
港口、码头、核电站、人工岛堤等大型海岸工程设施防灾减灾;跨海桥梁、海底隧道等重大海上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海岸与跨海岩土工程与海床基础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研究。
(三)海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工程
近海新型固定式海洋平台结构;深远海浮式平台结构系统;海底管缆与水下工程设施;大型海上养殖等柔性悬浮结构设施;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研究。
(四)海洋工程智慧运维与全寿命安全
海洋工程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海洋工程全寿命性能分析、控制与设计;智慧港口建设;海洋工程基础设施智慧运维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五)陆海水域环境与海岸带保护
陆海水域相互作用与调控;河口海岸泥沙运移、地貌演变与侵蚀防护;海洋污染迁移扩散与环境保护;极地冰区陆海相互作用和极地海岸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三、申报条件
申请人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学术道德;
申请人应为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部门及其它机构的科技工作者;
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开放基金项目,在研的开放基金项目数仅限 1 项。
四、申请、评审及管理
本年度开放基金的申请截止时间为 2021 年 5 月 31 日。
申请人在截止日期前须提交以下材料:①《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的盖章签字纸质版(附件 1,双面打印,一式 2 份);② 开放课题申请书的电子版;③ 申请书汇总表(附件 2)的电子版;④5 篇代表性学术成果全文的电子版。申报材料不得包含任何涉密内容。电子版材料请压缩打包,备注姓名。
2021 年 6 月 1 日-6 月 15 日,由实验室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
2021 年 6 月 15 日后,实验室将开放课题批准通知书下达给申请人。
开放基金项目按照“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申请书寄送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万宇婷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凌工路 2 号,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实验三号楼 312 室,116024
电话:0411-84709916;15818167414
E-mail: wanyt@dlut.edu.cn


2021年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近日,实验室修订了《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并启动了 2021 年度立项工作。请有意申报的校内外研究人员及时查阅,填报申报材料并以邮件形式提交。
申请书正文应当按照撰写提纲撰写,资助期限为 2 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填写“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基金资助强度一般为每项 6-10 万元。
申报截止日期:2021 年 5 月 20 日
联系人:董智勇
email: dzy@cup.edu.cn
电话:010-89733070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火行)
一、总则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大学及研究机构设立开放课题,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每年在基金申请截止日期前 30 日公布《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二、资助方向
与本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相关、意义较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属于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课题,或者有必要通过使用实验室条件平台完成的基础性前沿研究课题。独立资助的研究课题应在实验的 4 个研究方向范围内,即:
(1) 重质油化学
(2) 重质油转化利用催化剂
(3) 重质油转化利用工艺与工程
(4) 储能材料与氢能
三、资助方式
开放课题分为三类:
A 类,独立设置课题,申请人来自校外,课题经费以科研处外协合同形式支付到申请人所在单位。经费来源于实验室运行费。
B 类,经费在实验室使用,资助流动人员在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经费来源于实验室运行费。
C 类,平台资源开放基金,专用于资助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及科研设施的公共平台的测试及机时费用。经费来源于相应平台。
四、资助对象
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均可提出资助申请。A 类课题的申请人为校外人员;B 类课题的申请人为实验室流动人员;C 类课题资助对象为校内外各类研究人员。
五、申请
1、申请课题须符合《指南》所规定的研究内容或平台开放范围。
2、申请者与项目组成员具备实施该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经费预算合理。
3、A 类和 B 类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 2 年,研究工作开始时间从批准立项算起,基金资助强度一般为 6-10 万元。C 类课题经费一次申请,原则上不超过 10 万元。
4、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申请书须附已资助课题的研究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以及主要研究成果(一式一份)。
六、审批与立项
1、实验室主任领导与组织开放课题管理工作组,进行课题的初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建议不予资助:
(1) 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
(2) 不符合资助范围;
(3) 申请者或项目组主要成员的项目数,连同本申请课题所支持的在研项目数超过两项;
(4) 已有同类研究,或低水平重复研究;
(5) 明显缺乏立论根据,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不清;
(6) 不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或缺乏基本的研究条件;
(7) 申请者对已获资助项目不执行开放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且未按要求改正的,或因不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导致未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的。
2、开放课题管理工作组组织学术专家组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确定优先支持顺序及资助额度。
3、参考评审结果,由实验室主任审批资助课题,签发立项批准书,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
4、课题负责人应于立项批准后 15 个工作日内,根据批准通知,填写《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研究计划书》,并签署研究合同,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管理工作组作为拨款和检查的依据。逾期不报,又不在规定期限内说明理由的项目视为自动放弃。
七、实施与审查
1、实验室成立管理工作组对项目进行管理,课题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应按计划来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2、实验室每年度对开放课题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A、B 类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度结束时提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经实验室评审后决定是否继续资助以及资助金额。
3、A 类课题的负责人每年需到本实验室来作演示、报告,交流研究进展。对不报送《进展报告》,或工作无进展,或经费使用不当的项目,缓拨下期经费。逾期不纠正、补报的,中止资助。
4、A 类和 B 类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课题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与研究成果。实验室组织学术专家组对开放课题完成情况进行评议,不汲密课题的总结报告和评议结果在实验室网站公布。向实验室提交的材料包括:
(1) 研究工作总结及研究报告;
(2) 已经发表和计划发表学术论文列表;
(3) 专利与获奖成果证书复印件;
(4) 研究工作中的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软件、程序等和其它资料,以及目录清单。
5、C 类课题结束后,三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课题资助项目总结报告》。
八、成果管理及评价
开放课题的有关论文、专著、成果等,均应标注“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英文名称:Supported b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九、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1、开放课题经费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专款专用。
2、经费的使用权由课题负责人掌握,A 类课题结题时课题负责人应向实验室提交加盖财务部门公章的经费开支结算报告。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

2021年度科学数据库课题申请指南


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19年科技部和财政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为加强重点基础学科的数据资源建设,中心现发布2021年度科学数据库课题申请指南,拟面向全社会遴选3-5个优质科学数据库。
  (一)建设任务和考核内容
  1.制定实施数据整合建设方案与共建工作机制。完成本学科领域的数据资源整体发展规划和整合共建实施方案,结合专业特点和共享模式、应用服务需求建立共建工作机制。
  2.系统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整编和融合。按照科学数据库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软件工具要求,建立符合学科特色的数据资源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推进数据汇聚和整编。
  3.明确数据资源的长效服务机制。结合本学科领域数据驱动科研活动的新特点,建立稳定服务的数据服务平台,明确数据资源长效运行服务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更新机制、数据持久化标识、数据服务环境及长效服务保障等。
  4.推动产出科学数据服务案例,落实中心成果标注要求。积极推动科学数据在科研成果、国家需求、重大工程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应用,形成典型服务案例。被资助课题须发表至少1篇以本中心为第一资助单位的数据论文。中文论文标注为增加作者单位“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英文论文标注为增加作者单位“National Basic Science Data Center”。
  相关考核内容详见申请书模板“考核评价指标”。
  (二)经费与年限
  原则上支持优秀科学数据库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的专项经费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
  课题建设周期2021年6月-2022年6月。
  (三)基本条件
  1.申请人须是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参加单位以外的国内外科研人员。
  2.申请课题的学科范围主要包括物理、核科学、化学、材料、动物、植物、病毒、信息科学、重点区域、前沿学科等学科方向。学科领域要求不与其他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学科领域重复(详见附件1)。
  3.申请课题能够填补我国基础学科领域数据库空白、获得过国家、部委级项目支持的优秀科学数据库优先。
  4.申请课题具备创新思路和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从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学科数据库建设与服务创新方案。
  5.申请课题拥有一支科学数据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队伍,可以为数据资源管理、应用开发和运行服务提供稳定的综合支撑。
  (四)申请程序
  1、中心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课题指南。
  2、中心进行课题申请书形式审查。
  3、中心组织专家对申请课题进行评审。
  4、中心依程序批准和立项,签署任务合同书。
  (五)申请要求
  1、按照模板(详见附件2)提交电子版和纸质签章版课题申请书(一式1份)。申请书不涉密。
  2、申报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
  3、材料报送
  联系人:高瑜蔚 010-58813826
  电子版课题申请书请发送至公共邮箱nbsdc@cnic.cn
  纸质版课题申请书寄送至:北京市海淀区东升南路2号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大厦 王璐 17865318727(邮编:100190)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开放课题申报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于2020年1月获批成立,该实验室依托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香驰控股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基地组成。我校在大豆蛋白加工及蛋白营养研究成果丰硕,为创造良好教学科研条件,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大豆加工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化研究能力,实现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生产关键技术,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更好服务于北京和全国相关企业,搭建了一个开放联合、协同创新的一体化教育与研究平台。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京教研[2013]8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高等学校中建设北京实验室的意见》(京教研[2011]4号)、《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平台开放课题基金管理办法》(北工商科字[2016]2号)以及《北京工商大学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设置开放课题。
一、资助原则与领域
1、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采取择优支持的原则,对申请的开放课题进行选择性资助,鼓励校外优秀科技工作者开展具有前沿性、创造性和重大应用前景课题的合作研究。
2、开放课题基金主要资助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领域研究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显著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
3、根据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2021年度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优先支持以下领域的研究:
1) 大豆蛋白和低聚肽的功能评价及构效和量效关系;
2) 质构重组加工技术对大豆蛋白结构及功能性的影响;
3) 构建大豆蛋白植物肉感官评价与质构评价的关系;
4) 不同种类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起泡性等加工特性研究。
二、课题类别与资助额度
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度开放课题共设置4项,每项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一共20万元。
三、课题申报与评议
1、凡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已获得博士学位、且具有相关研究基础的教学科研人员均可申请北京实验室开放课题,每位申请人只能申请主持1项开放课题。为保障开放课题的执行和管理,每项开放课题要求有一位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固定人员作为该开放课题的合作者及联系人。
2、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固定人员不能以课题负责人身份申请开放课题,课题组主要成员(前3名,不含主持人)在研的同类课题数不得超过2项;已获得资助者再次申请,须附已资助课题的结题报告及主要研究成果。
3、申请者须参照《北京工商大学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本通知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填写《开放课题申请书》(见附件1),并经所在单位同意(加盖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或单位公章),提交《开放课题申请书》纸质版1份(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成册,申请者本人签字)及相同版本的申请书电子版(pdf格式)1份。
5、2021年度开放课题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6、开放课题由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初审、同行评议,提交到技术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批准资助课题及金额,并在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网站公示。
7、2021年度开放课题受理时间为2021年4月29日-2021年5月11日(邮寄申请以邮戳为准),过期不予受理。批准资助的开放课题,将于2021年5月22日前通知申请者。
四、课题执行与管理
1、课题执行与管理具体要求参见《北京工商大学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2、课题负责人须在接到开放课题批准通知书后2周内提交《开放课题任务书》(见附件2),经审核批准后执行。
3、课题负责人须在课题结束当年的12月31日前向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提交《开放课题结题报告》(见附件3),全面总结课题执行情况。
4、开放课题经费使用、成果评价与管理等均按照《北京工商大学国家大豆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五、材料报送地址与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北京工商大学东区8号楼106室
联系人:刘新旗
联系电话:13810459423
E-mail: liuxinqi@btbu.edu.cn

2021年度网络与交换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 申报须知
本批课题将采取“发布指南、自由申请、专家会审、择优资助”的方式组织实施。
申请内容应在指南所列方向。申请书可根据课题指南自拟题目,但研究内容应紧密围绕各课题全部或部分研究内容。鼓励申请人在所列方向上提出其他前瞻性课题。
课题负责人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无不良科研行为记录。
课题申请人最多可以参与两项指南课题的申报,且只能主持申报一项指南课题,开放课题起止时间一般为 1-2 年。
申请受理时间为:2021 年 4 月 22 日至 2021 年 5 月 15 日(邮寄申请以邮戳为准)。
实验室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 10 号北京邮电大学新科研楼 609 室
E-mail 地址:huanhuanwang@bupt.edu.cn[1]
联系电话/传真:010-62283412
联系人:王欢欢
第二章 申报方向和研究内容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分属以下 4 个方向:
方向一:网络体系结构
方向二:网络管理
方向三:网络服务
方向四:网络安全
一、网络体系结构
课题 1.1
【课题名称】面向 6G 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的虚拟物理空间构建与交互技术
【研究内容】
6G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中虚实结合开放场景下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更新、融合、构建框架;
6G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中虚实结合开放场景下融合 SLAM(定位与地图同步构建)与人工智能的虚拟物理空间高效构建技术;
6G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中虚实结合需求驱动的用户个性化服务机制、策略及针对性的传输技术;
6G 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中虚实结合开放场景下虚拟物理空间与人-用户间的实时交互技术。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1.2
【课题名称】基于智能体协同的工业互联网数据管理架构及数据智能增强技术
【研究内容】基于异质“端/边/云”智能体协同的工业互联网数据智能环境架构;“端-边-云”环境中“感知-认知-控制”能力(资源)调度技术;高维流式数据清洗与修复方法;高鲁棒多源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支持小样本的异常检测方法。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1.3
【课题名称】通信-计算-存储一体化的边缘智能资源协同优化技术
【研究内容】6G 通信系统处于高度开放动态的环境,各种无人系统、增强现实等新兴智能应用将不断涌现,海量设备接入将成为业务常态。然而,边缘网络有限的通信计算和存储资源以及现有资源管理模式相互割裂和局部智能化管控成为限制未来网络规模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瓶颈。研究通信-计算-存储一体化的边缘智能资源协同优化技术,包括针对未来边缘网络特征的大规模分布式边-边多维资源智能协同部署方案、海量设备实时调度方案、边-端多维多时间尺度资源智能协同适配方案等。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二、网络管理
课题 2.1
【课题名称】面向软件定义网络的协同可扩展带内测量机制
【研究内容】网络测量是各种网络管理应用的基础。带内测量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可编程特性,实现网络数据平面各种细粒度网络状态信息的收集,存在测量范围有限、难以及时获得网络范围视图,开销随流量和网络规模增加而增大、可扩展性不足等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网络用户的测量需求,设计多粒度带内测量原语,实现网络范围内的协同测量,2)研究事件驱动的概率化带内测量机制,优化资源开销,提升测量机制的可扩展性。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2.2
【课题名称】面向高速网络的边缘智能资源管理机制
【研究内容】随着以车联网为代表的高速网络发展,大量高速移动终端受到计算资源与延迟限制,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数据计算和网络资源的分配面临巨大挑战。对于缩短数据计算执行时间,提高数据计算效率,并且在传输时延允许条件下,保证传输到达率是高速网络边缘智能资源管理中的核心挑战。本课题研究面向高速网络的边缘智能资源管理机制,包括 1)高速网络系统的建模与仿真;2)任务卸载设计;3)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管理机制等,并进行仿真验证。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2.3
【课题名称】面向未来边缘网络的动态资源管控机制
【研究内容】边缘智能是未来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充分利用灵活调度未来边缘网络架构中的“计算—通信—存储”等多维异质资源是面临的重要挑战。本课题将面向未来无线网络的异构动态业务需求,研究业务的动态需求模型和计算、存储、通信联合的多维资源模型,面向边缘网络研究分布式无线组网及动态资源管控关键技术,提出多维异质资源的动态管控和优化机制,实现业务 QoS 保障下的资源高效利用。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2.4
【课题名称】面向流媒体业务的无线蜂窝网自适应资源管理技术
【研究内容】基于边缘计算、网络切片,非正交多址(NOMA)等无线蜂窝网的关键技术以及高质量流媒体多维度数据特征,研究正交频分多址以及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下的无线资源的时空分配技术;研究基于云服务器-边缘服务器-客服端一体化传输的多维度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面向 360/VR 流媒体的无线资源分配技术,包括 360/VR 媒体流的非均匀自适应编码方法、联合多数据流调度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三、网络服务
课题 3.1
【课题名称】面向 6G 物联网的边云协同数据调度机制
【研究内容】在 6G 物联网环境下,边云协同计算中资源规模大、数据随机性和海量性,以及通信网络高负载性,给物联网服务低时延和计算系统低能耗带来了挑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基于 ChainMapper 的原始数据拆分模型和基于 ChainReducer 的处理结果聚合分析模型;面向系统稳定性的大数据分发和调度策略;构建边云协同网络中通信与计算资源联合分配的博弈模型,提高物联网服务的时效性以及边云协同计算的能效性。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3.2
【课题名称】基于 6G 网络服务的机器人视觉定位与导航技术
【研究内容】随着机器人图像采集与处理能力的增强,机器人的定位与导航技术朝着实时,精确,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 6G 网络的低延时特性,实现基于视觉感知的机器人视觉定位与导航服务模型和协同机制,可以增加 6G 网络服务的应用范围和能力,提升 6G 网络服务与工业智能化的广度与深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针对视觉图像典型干扰的预处理机制研究;视觉图像特征实时提取方法对图像匹配性能的影响研究;多算法融合的视觉图像特征匹配性能研究;基于 6G 网络低延时特性下,机器人视觉定位与导航算法性能验证。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3.3
【课题名称】面向 6G 网络的多媒体传输服务可靠性保障机制
【研究内容】6G 网络中将实现全息影像、AR、VR 等多种新形态流媒体传输,具有巨量数据、超低网络时延、高精度、高可靠性等特点,由于网络架构、通信协议和多媒体数据格式等的全新转变,现有多媒体传输方 案已难以适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 6G 网络的多媒体编码与传输联合优化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媒体传输网络参数优化技术,面向 6G 融合网络的可靠多媒体传输服务机制。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3.4
【课题名称】海洋岸基物联网通信系统混播业务的 QoS 保障机制
【研究内容】海洋岸基通信系统由岸基基站和近海船舶和浮标等信标组成,是陆海空天一体化 6G 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是向近海信标提供单播和多播的组合业务,保障信标节点的 QoS 显得尤为重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海洋岸基物联网混播系统的系统架构,确定混播业务的统一化 QoS 表达形式,评估非正交多址接入作为无线传输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QoS 感知下资源分配优化以及最优中继节点选择问题。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3.5
【课题名称】6G 网络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与决策支持
【研究内容】利用 6G 网络数据的超高传输速度、智能数据链接机制,构建集星载、机载、岸基和海基海洋信息采集与地面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陆海空天信息感知网络,实现对重点海洋地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水文环境的全覆盖连续监测,为海洋战略环境安全提供信息保障与决策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陆海空天海洋战略安全环境监测一体化网络架构与设备协作互联管控机制;(2) 超高速全覆盖网格下的海洋安全环境大数据在线处理分析与实时反馈;(3) 超大数据量的智能海洋环境安全态势分析;(4) 基于多维信息融合的 AI 海洋战略安全决策支持。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四、网络安全
课题 4.1
【课题名称】量子通信中的用户身份匿名性研究
【研究内容】在实际应用通信中,为了更好的保证通信参与用户的安全和利益,往往需要将通信收发双方/单方的身份进行匿名。现有量子通信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保证通信过程中信息传输的保密性以及解决单匿名发送用户和(或)单匿名接收用户问题,而多用户同时匿名通信问题是一个难点。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量子匿名纠缠的优化或设计;通信过程中多匿名发送用户的碰撞规避问题;多匿名接收用户的保密通知问题;量子多用户同时匿名广播协议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量子多用户同时匿名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4.2
【课题名称】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构造分析
【研究内容】序列在网络安全中有重要应用。由于对序列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使用的序列主要是基于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进行生成。然而由于非线性反馈函数的复杂性,生成序列的性质,包括周期分布、复杂性等性质还不能准确衡量,还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大周期的非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快速生成;具有特殊要求的周期序列的构造;低次数反馈函数生成序列的周期分布的确定;非线性序列度量标准的设置。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4.3
【课题名称】基于主动防御的行业专网零信任安全机制
【研究内容】在云网融合的趋势下,行业专网的暴露面逐渐扩大,传统基于边界的安全防护机制由于其静态、被动的防护策略,难以抵御复杂的外部攻击,亦无法应对来自专网内部的安全威胁。零信任安全遵循“持续验证、永不信任”的思想,以实现动态授权、细粒度访问控制为目标,为行业专网的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本项目面向行业专网,研究基于主动防御的零信任安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动态信任评估模型,实施基于信任度的访问,持续的信任验证,利用零信任架构增强内生安全;从业务系统、用户组别、业务访问接口等角度构建虚拟化关联关系模型,实现用户业务访问流程还原,发现潜在的异常行为;利用多样化交叉冗余防护技术,构建细粒度的零信任网络隔离域,实现对用户业务访问行为的定制化管控。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4.4
【课题名称】基于神经网络预设定时间同步的保密通信方案
【研究内容】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特性使得神经网络常常呈现出混沌行为。由于混沌神经网络对于初始值极其敏感,神经网络还易于用电路实现,因此可以利用混沌神经网络的同步来实现保密通信,其中接收方的正确解密起始时间依赖于驱动-响应神经网络的同步时间。目前已经存在一些基于神经网络同步的保密通信方案研究成果,但相关工作在时间调控方面均有不足,即无法保证在任意指定的时间内对密文信号进行正确解密。预设定时间同步意味着,多个系统可以不依赖初始值在任意指定的时间内实现同步。将神经网络与预设定时间同步相结合,并应用于保密通信,可望有效地解决相关研究工作在时间调控方面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神经网络的预设定时间同步,并应用于保密通信方案设计。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课题 4.5
【课题名称】噪声环境中高维量子态保密传输理论
【研究内容】量子态保密传输是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相关方案无法满足高维多粒子量子态的高效传输、所需辅助资源增加了经典通信消耗、降低了通信效率。而高维多粒子量子态对于某些特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多种优势,例如更大的信息容量、对抗噪声更强的恢复力、量子克隆的鲁棒性、面对通信复杂问题的优势以及新基础研究的更多可能性等,为量子通信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提供基础保障。为了解决如何构造合适的量子信道和测量基、如何根据输出态的保真度优化参数设置和如何高效使用高维量子纠缠资源这三个关键问题,对噪声环境中高维多粒子量子态的确定性保密传输进行系统地研究,具体内容包括新型双向远程制备多粒子量子态的研究、噪声环境中量子态多对多传输体系的研究以及高维多粒子量子态确定性保密传输的研究。
【指标要求】在 SCI 检索的国际学术期刊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