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Nature 重磅:启动全新论文发表形式,实验开始前就可投,阴性结果也能发!

Nature 最近官宣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开始启用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注册报告(Registered Reports)


这种方式的新颖之处在于,在实验开始前,仅有 idea 和实验设计就可以向 Nature 投稿,如果这份报告中提出的科学问题及实验方法通过同行评审,那么 Nature 承诺,最后无论实验结果如何,都会进行发表


当然前提是,实验完全按照先前通过的报告来进行。


Nature 作为学术出版界的大哥,此举一出,被认为是「阴性结果」发表的革命

 

0 (2).png

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



阴性结果也能发表,Nature 扛大旗


Nature 此次推出注册报告模式,是希望通过出版方式的拓展,对论文发表中过于倚重阳性结果而极度忽视阴性结果的局面进行纠偏。


简单说,用「注册报告」模式发文章,可以先假设,再求证,相对比较注重过程,轻结果。


投稿注册报告的研究者,需要在研究开始前向期刊方提交研究计划,并做出简要说明。


其中包括准备研究哪些问题,为什么采用注册报告模式,研究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和途径等内容。(具体的提交方式在期刊「致作者」的网页已有专门的标签页进行说明)

 

0.png

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


申请提交后,只要研究计划符合期刊标准,研究过程不再擅自改变已有计划,期刊承诺无论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研究成果都会发表。


Nature 对新出版方式的探索为学术界做出表率,阴性结果的发表也似乎来到期盼已久的春天。


不过,Nature 这次的行动可以说是预谋已久。


早在 2019 年,Nature 就专门刊发评论,讨论注册报告方式的利弊。


0 (1).png



就如这幅漫画一样,Nature 评论中写到,科学的进步不应该是一篇篇词藻优美,精心布局的论文,而是经过多年打磨的科学成果,而论文只是描述这项成果的散文。一项好的研究,在论文撰写前就开始了。


Nature旗下的 Nature Methods、Nature Human Behavior、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 Scientific Reports 等子刊早已开辟注册报告这种新的论文形式。

 

0 (4).png

图片来源:Nature 官网


2013 年,这个专门研究认知和神经系统与心理过程的期刊 Cortex 开始以注册报告的形式发表科研成果,由此成为公认的注册报告的出版起点。

 

0 (3).png

图片来源:文献截图



看中研究过程,而非结果


Nature 主刊及其子刊的社论中,认为注册报告这种新出版形式,能够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重现性危机,并可探索一种同行评审的替代模式。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Nature 曾在一次针对 1576 名科研人员的调查中发现,超过 70% 的科研人员无法成功重复别人的实验。


其中重复性最低的领域是心理学和肿瘤生物学,这两个领域的论文可重复性只有 40% 和 10%。


0.jpg



这些无法被重复的论文结果成为科学进展中模糊不清的障碍,往往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更严重的则指向完全错误的进展方向。


注册报告可以让科研人员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可以获得同行评审对于实验方案的反馈。同行评审的意见也会更加友好和有建设性,让科研人员及时发现研究中的问题,以免错过补救时机。


其次是有助于纠正学界对阳性结果病态的追逐。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似乎并不接受「失败」,甚至于扭曲了科学本身尊重客观事实的准绳。


而注册报告,更关注实验设计的方向和严谨性,而非最终结果。一方面它允许所有的重要结果发表,包括阴性结果,可以为科研人提供更多参考;


另外一方面,不再追求阳性结果也给予科研人员更宽容的发表环境,不必为了阳性结果投机取巧,再加之事先已经提交了报告,也可以防止日后出现选择性的统计结果。


Nature 在社论中写到,一项优雅而稳健的研究应该因其方法和结果而受到赞赏。



办期刊不难,要改变学术风气太难


实际上,发表阴性结果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上世纪 70 年代,现已停刊的 European Journal for Parapsychology 就允许发表篇阴性结果的论文。在其出版政策中,专门对阴性结果的发表进行了说明。

 

0 (5).png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随后,1997 年,Lancet 开始了 Protocols 的发行,允许发表已经设计好的实验计划,无论最终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这实际上给阴性结果的发表提供了渠道。


创办于 2002 年的 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 in BioMedicine(JNRBM)是国际上较早尝试专门发布阴性结果的期刊之一。

 

0 (7).png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 300 种期刊支持阴性结果的论文发表,颇有点百花齐放的味道,但其中大多数期刊对阴性结果的接收都是偶尔为之,纯粹发布阴性结果的期刊更是太少。


明明科研人都知道,阴性结果远比阳性结果多,但发表「阴性结果」这块骨头却不太好啃。


前面提到的 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 in BioMedicine 是最早在专门发表阴性结果方面做出探索的期刊。2017 年,期刊在运营十六年后宣布停刊。


更短命的则是 New Negatives in Plant Science,这本 Elsevier 旗下的期刊同样在 2017 年宣布停刊,总共只以半年刊的形式出版 4 卷 10 篇论文,存活不到 3 年。

 

0 (6).png

图片来源:期刊官网


死在沙滩上的前浪可能是少数,更多的期刊则仅剩一口气。


2004 年开始出版的 Journal of Negative Results 也是专门发表阴性结果的代表性期刊,原计划一年出版一卷,但直到今天,近 20 年时间里也只陆续出版了 15 卷,论文合计仅有 25 篇。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专门发表阴性结果的期刊几乎全都是 OA 期刊,而更多探索性的出版方式,甚至连同行评议都没有。


即便有同行评议的正式出版论文,也需要面对没有数据库收录的尴尬境地,遑论被引用。


这也可以理解,大家都这么忙,谁愿意花时间看别人长篇大论地讨论怎么把一个实验搞砸呢?人们显然更喜欢阅读阳性结果。


而研究者也没空花大量时间将阴性结果整理成成论文。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学术环境注定对这些专门发表阴性结果的期刊不太友好,稿源问题始终困扰着期刊编辑们。


New Negatives in Plant Science 的编辑就抱怨说「停刊是因为很少有论文能被接收发表,每个月收到 3 至 7 篇论文,但最终能被审稿人认可的寥寥无几」,为了准备 2015 年的七篇论文,他们花了将近两年时间。


在编辑期刊的过程中,他们也切身体会到学术圈那种只接受阳性结果的观念根深蒂固。


Nature 此举能为学术出版界带来怎样的改变尚未可知,但可以明确的是,改变学术风气才是更重要的事。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