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211 导师盗用自己学生的身份,做水刊主编,刊发 300 多篇假论文

去年 11 月,牛津大学心理学家 Dorothy Bishop 向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发送电邮,称该校博士生赵某担任了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和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euroscience  旗下两本特刊的编辑


不过这封来信不是为了赞誉赵博士还没毕业就有如此高的学术声望,连任两本期刊的编辑,而是尖锐地指出,赵博士的行为可以说是「学术犯罪」——这两本特刊中近 300 篇论文大多是毫无意义令人费解的语言堆砌,这些牛头不对马嘴很可能全都是来自论文工厂。

167704858264-2023-02-22.jpg

来源:牛津大学|Dorothy Bishop


这两本特刊所属的出版社我们也并不陌生,就是之前因为「T字母当误差棒」而闹笑话的 Hindwai。去年 9 月, Hindwai 才因为特刊收了太多论文工厂的稿件爆雷,一次性撤稿了 500 多篇论文,其中中国学者占多数。

 

收到 Bishop 的电子邮件十天后,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召集了一个委员会与赵某及其现任导师会谈。


赵某表示,锅从天降,自己从来没有收到也没有回复过任何与特刊有关的邮件。而是他在江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导师蒋某「借用」了他在 Hindawi 的账户,以及香港理工大学的电邮账户和密码,并假冒他的身份编辑了特刊。


赵某并不知道自己曾经的导师为何这样做。

0 (2).png

图源:江南大学|蒋某


香港理工大学还联系了蒋某。蒋某承认自己一直在「管理」自己学生赵某的账户,他认为赵某确实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有收到任何款项。


校方专门提醒赵某应正确使用电邮账户并保护个人信息,该校的信息技术办公室还将进一步调查赵某是否通过使用其校方电邮账户参与两本特刊。


更悲催的是,在知名学术网站 Retraction Watch 独家报道中提到,校方将考虑对该生予以适当处罚。同时,在一些追踪报道学术不端的网站中,赵某因操纵了两本特刊的出版过程而被挂出大名。


0 (3).png

图源:forbetterscience


出版商 Hindawi 也正在调查这两本特刊的论文,并将对相关论文和作者采取合适的后续处理。


Bishop 也认为赵某可能是身份盗用的受害者,并且说道,如果有某期特刊的论文包含了明显奇怪的内容——不当引用、逻辑混乱、偏离主题的内容——那么应默认其为论文工厂的产品。


她还猜测,更多的证据能够从同行评议中获得,那些肤浅的,回复快速的同行评议无法与论文内容匹配,并且可能来自假冒电邮的伪造审稿人。



假编辑与论文工厂


特刊,即 Special issue ,是正刊的一种补充,往往是围绕一个固定主题的论文合集。与常规投稿不同的是,特刊往往选用征稿的模式,由客座编辑提议,撰写具体方案并交由主编审核通过后,在杂志的官网公布。


而客座编辑不仅要对论文内容进行审查,交付评议,决定最后稿件是否录用,还要有一定的学术声望能「吸引」到这个主题大量的稿源。所以客座编辑曾是高学术影响力的代名词。


但却也正因为引入了客座编辑,所以特刊征稿的可操作性特别强,这个空子成为了一个快速发论文的灰色渠道


Nature 就曾报道过,骗子冒充客座编辑操纵出版,发表虚假论文的现象。


0 (4).png

图片来源:Nature


在一篇社论中,研究者就总结了这种花式骗局的一般模式:


  • 利用真实身份提交特刊提案:造假人员利用优秀且真实的研究人员身份,给期刊提交特刊提案,这些提案往往写得很好,并带有指向有效个人资料的链接。


  • 通过高仿的邮箱,造假人员粉墨登场:这些提案中使用资料中的电子邮件通常是伪造的,也就是说,特刊提案通过之后,这期特刊的客座编辑莫名其妙就成了用伪造邮箱的造假人员。


通过一个看起来光鲜的「学者」身份获得了特刊客座教授编辑的身份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批论文从哪里来?

这时候论文工厂就来了,论文工厂可以生产大批量稿件,满足特刊对于稿源的需求。论文工厂与客座编辑达成协议,客座编辑打开发文的窗口,大批量的虚假论文得以发表。

2020 年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的撤稿事件就十分典型,被撤稿文章的  72 名作者里,有 2 名作者自己就是这期特刊的客座编辑。一位来自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另一位来自合肥工业大学。

0 (5).png
图片来源: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除了这样「自己审自己」的操作,前文所述的导师蒋某,显然玩的更花。虚假邮箱容易被识破,那就用有较高学术声望高校的电邮账户。用自己邮箱被发现可能会对自己不利,那就用自己学生的......

蒋某自己的教师主页里,写满他各项光鲜的学术成果,以及在各知名学术期刊担任客座编辑的履历,但背地却与论文工厂勾结,冒用自己学生的身份,赚足钱和利。

图片

只是问题来了,就如网友评论的那样,为什么一个博士生就能作为主编搞出两本医学方面的特刊呢?出版机构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 (8).png


劫持特刊

Hindawi 是专门做开放获取期刊的出版机构,旗下的期刊全都是 OA 期刊,其目标是通过开放获取和全球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研究的影响。
 0 (7).png
图片来源:Hindawi 官网

实事求是地说,Hindawi 旗下的刊物并不算差,共计约 250 份学术期刊,大约有近八成被 WOS 索引,有 98% 的期刊都已进入知名学术数据库。

但是,知名学术出版机构 Wiley 在 2021 年 5 月以 2.98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 Hindawi。有报道称,Hindawi 几乎变成了论文工厂的金矿。

去年 9 月,Wiley 的高级副总裁利兹·弗格森(Liz Ferguson)在 Hindawi 博客发文,宣布 Hindawi 将撤回 2020 年 8 月之后发表在 16 种期刊的共计 511 篇文章,这批论文主要发表在特刊上。随后,相关期刊陆续发布具体的撤稿声明,截至今年春节假期,已陆续撤回了 400 多篇论文。

这次大面积撤稿的论文,主要发布在 2020 年到 2022 年内 Hindawi 部分期刊的特刊上。此前,早有人在 PubPeer上报告发表在 Hindawi 特刊上的论文存在明显漏洞。

如此看来,Hindawi 在特刊的管理上,的确存在很大问题。

论文出版已是全球公认的大生意,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人打坏主意。出版机构要加强监管,科研人员也应该洁身自好。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