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JAMA综述:避孕手段的选择、效果及不良反应

避孕是指避免女性性交后受孕的措施和行为,除了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这类绝育方式,常见的可逆性的避孕手段主要有: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口服避孕药,避孕针,皮下埋植等。

 

全球的综合避孕率从1970年-1989年的39.5%上升到1990-1999年的54.6%,至2017年,全球综合避孕率已经达到63.0%。

 

在我国政策影响下,1970-1999年间,我国育龄妇女避孕手段主要以绝育和宫内节育器为主,而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采取自主控制的避孕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随时终止、替换,因此,避孕套、口服避孕药等短效避孕方法使用人数逐年增加。

 

0 (1).png

 

通过了解不同避孕方式的利弊,使我们能够选择合适自己的、有效的避孕手段,来自JAMA的这项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可逆性避孕手段的选择、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证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0.png

 

可逆性避孕方式按照是否含有激素可分为

  • 激素避孕方式:避孕药、避孕针、LNG宫内节育器、皮下植入

  • 非激素避孕方式:避孕套、含铜宫内节育器、行为干预等。

 


一、激素避孕方式

 

激素避孕药包括只含孕激素(屈螺酮、左炔诺孕酮和炔诺酮)的单方避孕药及含有孕激素和雌激素(炔雌醇)的复方避孕药


0 (1).jpg

孕激素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O轴)激素释放,从而阻止排卵,不仅如此,孕激素还能够通过改变宫颈粘液的理化性质、改变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影响输卵管的蠕动等达到避孕作用。

 

雌激素能够抑制促性腺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释放、防止优势卵泡发育来提高避孕效果,不过在复方避孕药中,雌激素的主要贡献是减少不规则出血(服药期间阴道突然出血)。

 

1、孕激素避孕

 

孕激素避孕药主要成分为炔诺酮和屈螺酮,它们抑制排卵的能力不同。炔诺酮药片中孕激素的含量越低,排卵抑制效果越差,发生突破性出血的可能性越大。而屈螺酮药片中孕激素含量略高,抑制排卵的效果更好。

 

孕激素避孕药的优点在于易于开始和停止,在停药后1个周期内恢复生育能力,安全性较好,对体内凝血功能影响小,不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长效醋酸甲羟孕酮(DMPA)是一种可注射的孕激素,有肌肉注射(150mg)及皮下注射(104mg)两种给药途径,每12-14周给药一次。DMPA与不规则子宫出血有关,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将减少。然而,DMPA有可能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律,在一项调查中,大约有46%的妇女在注射DMPA第四针后的90天内出现闭经。并且因为DMPA的长效性,女性在停药之后恢复正常排卵所需的时间可能长达1年,所以DMPA不适合那些希望在停药后快速受孕的人。

 

左炔诺孕酮(LNG)宫内节育器避孕时效长达7年,而皮下植入避孕时效长达5年。这两种避孕方式都能够在停药后1个周期内恢复生育能力。使用LNG宫内节育器的妇女12个月闭经率达到20%,24个月时闭经率高达40%。皮下植入虽然便于放置和移除,但是由于植入后出现不规则出血,有11%的妇女在植入后的第一年就将其取出。

 

孕激素避孕药和DMPA避孕针的避孕效果为:4-7次怀孕/100名妇女/年,而LNG节育器及皮下植入物的避孕效果则近乎绝育:低于1次怀孕/100名妇女/年。

 

2、复方激素避孕

 

复方激素避孕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和单纯孕激素避孕方式相比,复方激素避孕的优势在于它几乎不会引起月经周期紊乱及闭经。在正确服药、没有漏服的情况下,复方激素避孕药避孕效果为:2次怀孕/100名妇女/年,实际生活中避孕效果为:4-7次怀孕/100名妇女/年。

 

复方避孕激素的最大风险是雌激素能够激活凝血系统,导致服用者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从2-10次深静脉血栓/10000名妇女/年增加到7-10次深静脉血栓/10000名妇女/年。

 

因此,在开具复方避孕药前,医师需要综合考虑服用者健康条件,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BMI≥30,吸烟史,先兆性偏头痛、高血压等。

 

3、激素避孕注意事项

 

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途径代谢,诱导该途径的药物如利福平、巴比妥类药物及慢性酒精会加快激素代谢,削弱避孕效果;而抑制该途径的药物,如丙戊酸、西咪替丁或氟康唑可能会增加避孕激素的不良反应。

 

4、激素避孕产生的非避孕健康影响

 

复方激素避孕药可减少经期前焦虑,改善头痛、腹胀和疲劳等症状。雌激素还能增加肝脏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体内游离睾酮含量,改善痤疮和多毛症。

 

孕激素能够引起子宫内膜萎缩,从而不同程度地减少经期出血和经痛,尽管单纯使用孕激素会增加突破性出血,但是失血总量减少,对于月经量大的人来说,使用含有孕激素的避孕药能够使血红蛋白水平可在12个月内上升10克/升。

 

LNG宫内节育器已经证明能够有效改善经期大量出血(主要发生在患有抗凝、止血障碍或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以及防止盆腔感染。

 


二、非激素避孕方式

 

1、行为干预

 

避孕的行为干预有体外排精——在射精前退出阴道,以及安全期避孕——通过月经周期推算、测量基础体温以及观察宫颈粘液分泌等方式避开排卵期。该类手段失败率比较高,避孕效果为:22次怀孕/100名妇女/年。

 

2、屏障方法

 

主要指避孕套和阴道隔膜,通过阻止精子进入上生殖道,避免精卵结合。避孕套使用方便,不干扰内分泌机能和月经周期,并且还能够有效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但是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避孕失败,因此屏障方法避孕效果为:13次怀孕/100名妇女/年。


0.jpg

3、含铜宫内节育器

 

含铜的节育器通过释放铜离子、刺激子宫内膜产生轻微的炎症起到杀精作用,对内分泌功能和月经周期不产生影响,也不会增加以后输卵管不孕的风险,并且置入含铜节育器能够降低女性盆腔炎的绝对风险(0%-5%)。不过含铜节育器的主要弊端就是在放入后的3-6个月内可能会引起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导致不适。

 0 (2).png

图注:不同条件下避孕方式的选择

 


三、紧急避孕方式

 

在无保护性行为后使用紧急避孕手段可降低怀孕风险。紧急避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含铜宫内节育器,在无保护性交后5天内放置,可将怀孕风险降至0.1%。

 

另一种更常见的方式则是服用紧急避孕药,紧急避孕药由单剂量的孕激素(左炔诺孕酮,1.5毫克)或抗孕激素(醋酸乌利司他,30毫克)构成,这两种药物都通过阻止或延迟排卵起作用。紧急避孕药应该无保护性交后尽快服用以获得最大药效,醋酸乌利司他在性交后5天内服用都有效,而左炔诺孕酮在性交3天后服用,效果减弱。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在使用紧急避孕药后的24小时内再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需要再次服用紧急避孕药。

 


四、激素避孕的启动

 

在进行激素避孕之前,需要确保服用者没有怀孕,因此进行妊娠筛查很重要。

 

不论在月经周期的那天,拿到激素避孕药后当天即可服用——又称为快速启动方案。如果在月经开始的头5天内服用,则不需要额外的“备用时间”;如果在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或是从非激素避孕方式转为激素避孕,则需要备用7天确保抑制排卵,也就是在开始服药的7天内,仍需要屏障避孕;而如果从一种激素避孕方式转为另一种激素避孕,则不需要备用时间。

 

在开始避孕前5天内发生无保护性交的话,建议紧急避孕后立即开始进行激素避孕或非激素避孕,并在2-3周后进行尿妊娠试验排除怀孕。不过,即使紧急避孕失败,许多研究也表明在早孕期间接受激素避孕并没有害处,但如果在紧急避孕后延迟开始避孕,则会增加意外怀孕的风险。

 


五、结论

 

综上所诉,宫内节育器及皮下植入是避孕效果最好的可逆性避孕方式,而屏障避孕的健康风险最小,也是最经常用到的避孕方式之一。


0 (2).jpg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因为漏用或不正确使用避孕套及短效避孕药而意外怀孕,而长效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则降低这样的隐患,这就导致一个现象的出现,即:短效避孕方法的使用与人工流产呈正相关关系,而长效避孕方法的使用与人工流产呈负相关关系。

 

因此,如果选择短效类的避孕方式需要正确并坚持使用,从降低意外怀孕风险的角度来看,长效避孕手段无疑是更为保险的选择。只有在充分了解各种避孕方式的前提下,我们才能选择合适自己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手段,降低意外怀孕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Teal S, Edelman A. Contraception Selection, Effectiveness, and Adverse Effects: A Review. JAMA. 2021;326(24):2507–2518. doi:10.1001/jama.2021.21392

2. 邹艳辉,刘鸿雁,王晖.新时期避孕模式的演变(2010~2016)[J].人口研究,2018,42(05):3-16.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