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写作不是一项研究的起点和中点而是最后的表达

一项研究工作或者是写作是非常复杂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繁琐。首先你手里有一个论域,这个论域或者是你老师给你的,或者是你自己感兴趣,或者是……总之是一个论域,范围很大,例如WTO。这里面值得研究的东西太多了,你需要先检索文献,通过检索文献你发现,在这个领域中你喜欢争端解决机制这个话题,可是这也是一个论域,也很大。怎么办?你需要再继续检索文献,看看这个争端解决机制里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就这样一步一步检索,一步一步缩小自己的论域,然后找到一个问题。比如上诉机构停摆后WTO争端解决机制何去何从……


这样一个问题的寻找其实是伴随着文献的阅读,深度阅读绝不是简单的看看,标标黄或者做个眉批啥的,深度阅读要能读出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的论证架构,这部分也说过了,自己在公号里找相关的帖子吧。阅读完之后你是需要做文献综述的,文献综述也说过了,自己到公号里找吧!哈哈


文献综述出来之后,你的问题意识也就更清晰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不能动笔,为啥?因为你需要构思,构思就是你需要把你的问题明确,针对问题提出你的结论,还要列明你的结论的前提,同时保证前提能够推出结论。也就是说你需要把你的论证框架先列出来。如下图!


0 (4).png


你自己要写的文章有了一个清晰的论证架构之后,你还需要写一个提纲,论文的提纲,因为论文提纲是包含论证架构的的写作架构,通常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并且把论证框架包含进去。这时候你会有一个流程叫做开题,看到没,你都准备成这样了才开题。开完题之后,也就是说导师组认可了你的写作框架你才能动笔。看到没,啥时候能动笔?是你已经把这项研究的所有文献都做完了,自己想研究啥也都弄明白了——问题有了,结论有了,前提有了,推理关系成立了。然后把这些东西全都整理成写作大纲,开完题之后才能写作。请问,你是不是没耐住性子提前动了笔?而且你发现没,动笔的环节其实就是最后的,把你已经整理差不多的东西表达出来的环节,而不是你想想的那样,边写边思考。在主体框架没出来之前的动笔都是自讨苦吃和自欺欺人。


所以,写作是终点,是收尾,是最后的表达,并不是研究工作的起点,也不能在不应该开始的地方开始,这就是你为什么写不出来以及憋得难受的原因。只要憋得慌就是前期准备工作没准备好,在不该动笔的时候动了笔。


转自: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相关推荐: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