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一定要避开的医学论文写作的“十大暗坑”

dzsfm.jpg


1.选题和立题的标题过长,主旨不明确

标题要具有可检索性,立意明确突出,具有特异性,并删除无意义的词句使之足够简短。可以从研究方法、结论和讨论部分入手来确定题目中的关键词;



2. 概念混淆


如把“构成比”与“率”混淆:有些作者对“患病率”“发病率”“感染率”“死亡率”等概念模糊不清;



3. 数据比较未定量

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定量控制,一定要基于性别、年龄、病情、病期、病型、部位及疗程等条件相同的情形下,才有比较的价值,得出的结论才具有科学意义。



4. 病例筛选无逻辑


对于“资料不全”“疗程未满”“未随访到”的病例忽略不计,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比实际疗效高,影响结论的科学性。有些作者,甚至主观臆断,以某种原因为由剔除一些数据,这让研究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



5. 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无科学性


例如利用患者主诉替代明确的客观指标来考核,考核内容主观偏面,考核标准过高或过低等;



6. 图表应用不恰当


图表是表达数据、让内容一目了然最简洁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图”源于“表”,读者可以通过读图看到文章的大致趋势和内容,因此能用图表来传达的内容,尽可能不用文字。必需的图也不宜过多,数量最好在4幅以内。



7. 符号及术语使用不当


在论文中,须使用公知、规范的符号和医学名词术语。缩写词汇首次出现时,一般在论文中应交代完整的含义,在英文中则应全部拼出。



8. 论文结论不能准确反映实验结果


论文最后的结论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有些对科技论文写作不熟悉的作者,常常会出现结论与实验结果不能对应的情况。如过高的解释实验结果,盲目夸大实验调查的理论意义、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或者对实验结果解释不全,因对课题相关信息掌握不全面导致结论不完整等;更不应对结论进行无关、多余的解释或错误解释,有意歪曲实验事实或因理论水平有限出现表述漏洞。



9. 著作权不够客观


在处理稿件时,常常会碰到著作权争议的情况。投稿时的排名要谨慎确认,尤其不可将未参加研究的人员名称列入,或将实际参与研究的人员遗漏,避免因此涉及科研诚信问题。同时,在引用他人文献和数据表格时,一定注明出处。完全照搬的图表还需要得到作者本人亲自授权,要知道,“引用”和“抄袭”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10. 避免“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的现象并不少见,部分研究生会因为投机取巧,将研究的同意部分内容同时或先后向多家期刊投稿。这种行为很容易被检索发现,也同样违反了科研诚信道德。


相关推荐: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