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SCI到底是如何分区的?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回答!

鉴于不同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的巨大差异,在科技评价、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分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期刊如何分区,很多朋友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网上的信息也多有不实,因此老铁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的来说,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分区标准:中信所分区、JCR分区,以及中科院分区。

我们逐个来看。


1、中信所分区

中信所,全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科技部直属的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信所的分区虽然也是以影响因子为依据,但总体标准比较模糊,而且可以根据所服务单位的具体要求而进行调整,所以实质上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同单位之间所采用的中信所分区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目前中信所分区影响力有限,仅在少数科研单位有所应用。

接下来是重要的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想必下面这张图很多朋友都见到过。

0.jpeg
但实际上,这张图已经是老黄历了,很多内容已经和现在的最新情况不符。
具体如何,我们接着往下看。


2、JCR分区

JCR分区来自于科睿唯安(汤森路透已是过去式)每年6月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人文领域共计255个学科(刚刚核实,最新数据),JCR分区把所有期刊按各个学科领域分类后,以上一年度的IF为标准,平均分为4等分,即是Q1~Q4区。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期刊可能出现在多个学科中,在某个学科为Q1区,但在另外一个学科中则可能为Q2区。

JCR分区由于Q1区数量太多,难以体现真正高水平期刊的分量,所以应用也不是太多。



3、中科院分区(基础版)

中科院分区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每年10~12月份发布,自2004年首次发布以来,迄今已经成为国内应用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分区标准。

总的来说,中科院分区分为基础版和升级版两个版本,每个版本又分为大类分区和小类分区。

这里我们先谈谈基础版。
基础版将所有期刊分为13个大类(地学、地学天文、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林科学、工程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医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综合性期刊)。而小类则和JCR学科分类保持一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本期刊可能属于多个小类,但只会属于一个大类。(极少数例外,例如一些晶体学期刊,像CRYS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同时属于物理、化学两个大类)

下面来看看基础版是怎么分成1-4区的。(比较复杂,绝对不是单纯的5%、20%、50% 的区间划分)

基础版分区的根本依据在于3年平均IF。



分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1)将每个学科期刊的3年平均IF降序排列,取前5%为1区。
(2)对于剩下95%的期刊,先把它们3年平均IF的总和计算出来,假设为S总,然后除以3,得到一个阈值S=S总/3。
(3)现在我们要从剩下95%的期刊中分出2/3/4区,且保证每个区里所有期刊3年平均IF的总和都等于上面的那个阈值S。
也就是说,从剩下95%的期刊中的第一个开始数,数到第n个,这n本期刊的3年IF总和刚好等于S,那这n本就是2区。
同样的方法,接着往下数,分出3区和4区。
不过,如果你以为这样就分好了,那就太天真了。有没有注意到我上面的步骤用的是“分区基本原则”?

实际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从2016年开始,中科院分区将综述期刊单独拿了出来进行分区。原因在于即便同一领域,综述期刊的IF也普遍更高,所以需要提高原创期刊(非综述期刊)分区权重。
所以,下面才是真正的期刊分区方法:
(1)按上面的基本原则,将所有期刊(综述期刊和原创期刊一起)分为1~4区,这个分区我们称为第一标准。
(2)按上面的基本原则,将所有原创期刊分为1~4区,这个分区我们称为第二标准。
(3)最终分区,综述期刊使用第一标准,原创期刊使用第二标准。
所以这样会造成如下现象:
(1)原创期刊分区时由于减少了综述期刊的竞争,所以某些期刊在第一标准中没有进入1区,但最终按第二标准还是能够进入1区。这也是我们经常发现为什么有些2区综述期刊IF比1区原创期刊IF高的原因。
(2)因为更多的原创期刊进入了1区,所以1区期刊的数量可能高于5%。
可是,你以为这就结束了么?还是太天真了,还记得2018年NC和PNAS被分为2区引起的风波吗?
所以,2019年中科院分区对综合性期刊又制定了一套单独的标准。
方法如下:
(1)将综合性期刊上的每一篇论文都进行分类,分到相应的一级学科。
(2)计算该期刊各个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数,然后和该一级学科的分区阈值对比,给出该期刊在该一级学科的分区。
举例:PNAS上面的所有论文有280篇被归为化学学科,这280篇论文的篇均被引为11.7,而化学学科的1区阈值为6.12,所以PNAS在化学学科为1区。
同理,可以得到PNAS在物理、材料等学科的分区。
(3)根据上述各一级学科的分区结果,引入一个数值Z。
Z=(∑nizi)/(∑ni),其中,ni为该期刊在学科i的发文数,zi为该期刊在学科i的分区。
最后Z值落在下面哪个区间,这本期刊就是几区。
1区:[1, 1.5]
2区:(1.5, 2.5]
3区:(2.5, 3.5]
4区:(3.5, 4]
这样,PNAS和NC顺利重回一区,真是皆大欢喜。


4、中科院分区(升级版)

2019年(其实是2020年初),中科院推出了分区升级版,其和基础版有何不同呢?
主要体现在:
(1)基础版只包含SCI期刊,而升级版还包含了SSCI期刊。
(2)升级版大类学科数从13个增加为18个,即:地球科学、物理与天体物理、数学、农林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工程技术、生物学、医学、综合性期刊、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人文科学。
这里最为喜闻乐见的是材料和计算机被单独拿出分区,给饱受压迫的传统工科长出了一口气,很多一直没有一区的领域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区。
(3)分区的依据不一样,基础版来自于3年平均IF,而升级版来自于期刊超越指数
这个期刊超越指数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是指某本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高于相同主题、相同文献类型的其它期刊的概率。
具体来说,实在过于神秘与复杂,以我有限的数学知识,根本看不懂那个公式,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得要中科院分区自己的程序来算。
最终,和基础版的分区相比,升级版中82.17%的期刊分区没有变化,8.91%的期刊分区上升。
近3年,中科院情报中心会同时发布基础版和升级版,至于具体采用哪个版本,需要看各个单位的政策。而从2022年开始,将只发布升级版,所以升级版还是大势所趋。


5、对国产期刊的扶植

2019年的中科院分区中,不管是基础版还是升级版,都体现了支持国产期刊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国产期刊入选高区位的比例;
(2)将国产ESCI期刊纳入分区表;
(3)对部分弱势学科期刊进行升区。
上面就是分区的相关内容,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细节未能一一展示,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