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从SCI牛人那里偷来的4个小绝招

jcfm.jpg


1. 精读10篇以上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

现在的科学研究,一定要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就是说,你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行。一定要!每篇文章的前言和讨论的前1/3-1/2都是在陈述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的前进的一小步,就是这个研究。基础都很相似。所以要有bird eye,需比较全面地阅读本领域文章。至少精读10篇左右你研究方向的文献,主要是前言和讨论部分,你会对这个“巨人”有个了解。读文章要其idea,总结成一句话,并用卡片记录好,分类整理,如果把别人文章的idea总结成一句话,就容易理解它的本质,也好作变化。

2. 一点之见,不多不少
关于研究课题,也就是常说的“论题要小,论据要足”,“一点之间即可成文”。这里包含两个意思:一是一点之见就可以成文;二是不要多,一多容易杂,一点就好。不要去改变世界,只要够发篇文章就好。你去看那些大牛的paper,无论他有多牛,他的文章总是在说一个方面,总有其他东西没有包括进去。

3. 分解任务,把精力Focus到最有意义的部分
看文献时,你会发现一篇好的论文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比如A负责Idea,B负责文献检索,C负责数据收集,D负责数据分析,E负责文章写作等等。因为构思研究方向、查文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加上学统计、做统计、写论文,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最好不要一个人战斗,要学会借助团队的力量。

把文章拆分成块,构思好方向,初步整理一个小的数据库,筛选出十几篇、几十篇文章,初步整理好患者数据,大概了解下需要用到什么统计方法,把这些交给可以托付的人(这个你懂的),省去大把时间,现在任务就剩下IDEA+整理数据+论文写作。工作量减少许多,就可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更有意义的部分。在此过程中,可以把前言和讨论写好。按照某篇文献的格式,写出方法和结论的大框,然后把数据填入。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套路就是那么个套路。

4. 参考、模仿、引用比闭门造车有用得多
有的朋友喜欢自己“写”,一个词一个词的写,这样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但往往结果凄凉。在我国,不管是医学教育、英语教育还是科研方法教育都和英文世界完全不同,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闷头写出来的东西,几乎不会得到编辑和同行专家的认可。尽量不要闭门造车,己拍脑袋想。你用几个月想破头得出的东西,不如引用几句大牛的结论。要多参考、多学习、多模仿、多引用。尤其是学会引用!况且,Nature都说了,多增加参考文献还用增加引用数量呢,所以不要吝啬“引用”哦。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