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6大国自然误区,你中招了吗?

又到了申请国自然的时期。每年总有80%以上的勇士被国自然难倒,尤其是“新人”。过了的本子自然是好本子,但是没过的本子也能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小编特搜集总结了塔友们“踩过的坑”,供大家讨论参考:


误区一:预期成果写得越高,越容易中


青基研究成果按面上方向预期,面上按重点方向预期,这都是误区。不同的项目类型,应该匹配实际的工作量,否则只会让评审觉得“目的不明确”“研究基础不够”。


@TJU996


量化验收指标,能让评审专家更加看到你的工作思路,但一定要实事求是,篇篇冲击国际顶刊,除非你是真正的大神。


误区二:多报几个参加过的项目


有人觉得参与过的项目都列上,显得自己科研基础扎实,但这其实是误区。


参加的项目多,不一定代表自己的底子厚。有明确限项要求的项目,更是应该谨慎。一旦被认为触碰科研诚信“红线”,那基本没戏了。


@某985在岗10年老师一枚


有一些只是挂名的项目根本没必要提。“保证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的前提可不是随便说说,再说项目多了,只会让评审觉得“不专业”、“不聚焦”。


何况NSFC的项目编号都是固定的,写错就是诚信问题了。


误区三:青基标书写得“高大上”


有的青椒写标书,可能会走入将标书写得非常全面非常饱满的误区。但是,青基一般24万元左右,显示出150万的豪情就不合时宜了。


@swei006


很多青椒得到的评审意见中常常有“申请人凝练科学技术问题不够深入”。


我当时请教的大牛说过,“纵向深入好过横向铺开”。就是说,你要研究一个点,由浅入深;而不是一个面,浮在表层。


误区四:篇幅长好过篇幅短


这个误区,往往是思路不清晰和对评审专家属性不了解所致。


@swei006


2次失败的经验告诉我,评审专家很忙,不会逐字逐句查看你的标书,最好的方式是文字变图表。背景写得再起承转合,都不如一个图说明机制、一个表说明进展来得清晰明了。


误区五:强行创新


这是许多国自然“新人”在创新点凝练需要走入的误区。“真正的创新是基于科学问题的导向性创新!”


@zju1999


没有做过的的idea不一定是好的idea。比如发明了一个新的新能源系统,降低能耗5%,但系统复杂,失效概率高,这样的idea就没有实际应用的意义。


误区六:函审专家,人为设置通过比例


国家基金委的通过比例是从各学部不同申请领域的口子来总体把握的,不是由专家个人把握的。专家每年要审的本子少则几份,多则几十份,都好和都不好也不太可能。


质量过硬的本子自然不会被埋没。


@今天来灌水


一个评审过7年的老专家说,专家应该能有洞察到不在手上的本子的质量,或是能站在整个学部的水平上对手上的本子进行评价,而不会按死比例。


秦四清教授说,当你比别人“高半头”的时候,申请基金有可能“被灭”;当你比别人“高一头”的时候,评审专家很难“灭你”。


与其想方设法打听评审专家,不如耐下心来一遍一遍改本子。



来源:青塔学术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