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没有对照、没干预的真实世界研究也能成为代表作?来看国内学者一篇顶级临床论文

如果您是一名临床医生,没有资源,如何开展学术研究?


临床试验是大佬们任性的场子,做基础实验却没有试验条件。

最简单的办法,收集点临床数据来写写论文呗。去找医院的数据库,去翻翻以前的资料,凑一个数据,美其名曰: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这样的研究称之为回顾性研究,但感觉这样的文章质量都不高。

的确,真正做一名临床研究者,还是从回顾性临床研究开始。不过,怎么样能够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呢,甚至成为代表作呢?

关键是还是有耐心的前瞻性地收集资料,哪怕是没有对照,没有干预,也能够写出一篇高质量论文,成为真正的临床研究论文。

202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卓莉教授研究团队在风湿病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风湿病年鉴》,IF=16.102)在线发表题为 “Dynamical trajectory of glucocorticoids tapering and discontinuat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commencing glucocorticoids with csDMARDs: a real-world data from 2009 to 2020” 的研究论文。

文章指出,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糖皮质激素不仅能够快速、有效控制炎症,缓解患者的关节症状,还具有抑制骨破坏进展的作用。然而,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增加严重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相关指南强调: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激素应在临床可行的情况下尽快减量、停用,理想停用时间为3个月左右。

不过目前,激素的减停情况和临床特征尚无任何研究报道。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张卓莉教授研究团队基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长达十年的真实世界下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队列,探讨激素的减停情况。

该文章没有设置对照组,是个单臂临床研究,属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一种类型。这种研究看起来也不难,逮到病例,然后随访就是了!统计学方法也很简单,统计描述足矣。

张卓莉教授研究团队按照预定的纳排标准对T队列的143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筛选后,研究共纳入207例初次起始激素联合csDMARD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结果发现:入组患者起始中位泼尼松龙或等效剂量为10(5~10)mg/d,第3个月时降至7.5(5~10)mg/d,第6个月时降至5.0(2.5~10)mg/d,直至第48个月减为0(0~5.0)mg/d。在中位38.6个月的随访中,59.9%(124/207)的患者停用了激素。在第6个月、1年、2年和3年,累积激素停用率分别为9.7%、26.6%、48.0%和58.6%,激素中位停用时间为27个月(图1)。
0.png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接受激素联合csDMARD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疾病活动度得到良好控制时,风湿科医师可以考虑停用激素,并且大多数患者在停用激素后未出现短期复发;然而,临床实践中激素停用时间远长于目前指南推荐的时间,这提示激素的减停在临床实践与管理指南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的重要发现将对类风湿关节炎中激素减停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激素的临床使用提供重要的循证学证据

为何单臂临床研究也发顶级论文?

对于这篇论文,我可以浓缩总结为:
(1)它真没有对照,也没有干预
(2)它属于单臂的队列研究
(3)样本量也不大,207例

那么为什么能发表?其实看似很随意的临床研究,也就是来一个患者,就随访一个的研究,怎么能够发表顶级论文呢?

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值得借鉴

(1)前瞻性的研究很重要,回顾性的总是差一些

(2)很多人对队列研究有个明显的误区,以为拿自己手里的病例做随访就是队列研究。好的队列研究,也需要经过典型的病例筛选的过程,而且纳入考察的人群一定要全。像本文,作者们207例患者似乎不多,但实际上,是从1432例挑选出来,也就是从源人群到研究人群的过程。

很多人缺乏源人群的概念,是很难发表高质量文章的。

(3)随访。大规模人群的随访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尽量能够减少失访。其实这一点很多研究者无法保证。但是随访代表无法实现。因为它其实消耗的就是你的精力和你的耐心。做任何科研都需要精力和耐心,随访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4)研究时间。本次成果花了10年的时间。可能对于大多人来说,10年太长。我觉得10年不行,3-5也可以。样本量不够,小一点也行。关键是规范。

(5)研究内容。要想发表高质量的论文,确实应该有创新点。这个研究聚焦于 一个激素停药时间。。。看起来 一个非常普通的东西,恰恰是别人没有怎么关注的点。

(6)真实!真实世界研究,不一定必须要有对照或者必须要进行干预,关键是针对临床问题进行真实可靠进行随访和分析。


没有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