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星球

常见普外科术后引流管管理要点

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管理。


腹腔引流管

观察要点

(1)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

(2)观察伤口敷料处渗血、渗液情况及引流管周围皮肤情况。

管理要点

(1)向病人解释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2)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避免导管脱出。

(3)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性状、颜色并做好记录。

(4)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

(5)引流管应分清每条管道在腹腔内放置的部位,写明标签,贴在管壁上便于观察。

(6)置管期间还应观察和倾听病人主诉。观察内容:患者的腹部、全身情况,症状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正常等。

管理特点

(1)根据病情需要,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后必须点清,根据名称或作用做好标志,并接好引流袋,要妥善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

(2)接引流管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感染。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30分钟挤捏管道一次,引流管如果无液体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要根据实际情况,通知医生处理。

(3)分别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量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血浆管引流液呈胆汁色,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

(4)妥善固定导管,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滑出者应重新更换新管插入。

(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6)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稳定应在24~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腹腔内引流管如2-3天不能拔除者则2-3天转动皮管一次,以防长期固定造成继发性损伤。

(7)如果需要外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8)若为双套管引流管,注意要保持排气管的通畅,不可将其折叠,外套一薄膜手套,留出孔不可扎紧,以利排气,防止管壁塌陷。

(9)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血、肠瘘、继发感染、疼痛等及时拔除或换管。

拔管

预防性的应用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内拔除,如果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术后备4~6天拔除。若引流腹膜炎的脓液根据流出物的具体情况决定,若为引流脓肿的脓腔则引流管应逐渐拔除以免形成口小腔大的残腔。
伤口引流管

引流目的

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引流种类

(1)被动引流: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这类引流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2)主动引流:又称闭式吸引引流。鉴于开放的引流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闭式引流,使用时将引流管和负压源相接,从而使管内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作用,引流效果良好。

管理要点

(1)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如引流不畅应及时处理。

(3)定时挤压引流管,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行负压引流的患者,压力应适当,避免负压过大引起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以免加重出血。

(5)为预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为治疗目的放置的引流物,应在引流液减少后,逐步外拔,让窦道从底部向外逐渐愈合,防止遗留残腔。

T管引流

观察要点

(1)观察T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2)观察T管周围有无胆汁渗漏及皮肤破溃、感染的发生。

管理要点

(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贴膜以C或S型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750px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皮肤保护膜保护。

(5)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疸、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处理。

(6)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处理。

(7)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小时,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疽、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开放T管一天后拨管。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疽、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置管期间注意

(1)无菌: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汁常规和细菌培养,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平卧时不高于腋中线,以防胆汁倒流增加感染的机会,保证无菌是T管引流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2)密闭和妥善固定:引流的整个装置需衔接紧密,避免渗漏,T管出腹壁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另外,在腹带和床单上再加固定,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勿拉紧引流管,固定时为病人翻身活动留有余地,以免引流管拉脱,若术后早期引流管不慎滑出,会导致胆汁性腹膜炎,后果严重。

(3)通畅:是有效引流的前提,护理工作中须随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若管道内部堵塞,应及时处理。

(4)观察记录胆汁的色、质、量:正常胆汁色泽为金黄色或棕色、稠厚、色清、无渣,每日600~1000,术后胆汁引流的量一般由多到少,这与胆总管下端炎性水肿消退,胆汁能排入十二指肠有关,若胆汁突然减少,应寻找原因,是否为胆道的扭曲、受压或管腔的堵塞,并作相应的处理;胆汁色淡稀薄要考虑肝功能不全,胆汁混浊提示感染可能,需注意胆汁中的泥沙样结石和胆道出血问题。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剪开一缺口的纱布围绕引流管,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局部涂氧化锌软膏,减少胆盐对皮肤的刺激。

拔管后管理

(1)拔管指征:

  • T管留置达4周左右,可使T管周围形成坚实的纤维窦道,拔除T管后胆汁不会渗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 引流量逐渐减少、色清、体温下降、黄疸消退、全身情况改善、食欲增进、大便色泽加深。

  • 胆汁培养阴性。

  • 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后全日夹管仍无不适。

  • T管造影显示:肝管、胆总管、十二指肠通畅,无残余结石。

(2)拔管后观察:了解病人食欲、大便色泽、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

胃管护理

引流目的

常用于胃肠手术的准备,肠梗阻、昏迷、脑外伤病人,由于适应证不同,作用也不同,对普通的肠道手术成人一般选择20号胃管,肠梗阻患都要选择22号较粗的胃管,并且要保持其通畅。

胃肠减压目的

将积聚在胃肠道内的气体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局限,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管理要点

(1)按置胃管时动作要轻柔,按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交待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怎样配合,石蜡油可多涂一些,必要时如: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可让患者口服10ML石蜡油,以润滑食道,便于操作,防止血管破裂出血。

(2)记录胃管插入的深度,妥善固定装置。

(3)胃肠减压的过程中若出现胃管阻塞不适,可用温冷的白开水冲洗胃管。

(4)对于胃肠手术,胃管接置在吻合口以下的患者,不可随意上下调节胃管。

(5)对于鼻饲的患者要记录按置日期,标记在胃管上,每7天更换一次,于当日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第二日再由另一鼻孔按置,置于再次做好日期标记。

(6)每次管胃前需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完后需冲入温开水10~20ML,防止食物残渣留于胃管中。

(7)胃肠减压期间一般禁食禁水,必须经口服药时,如为片剂要研碎调水后注入,注后夹管30分钟。

(8)通常术后48~72小时肛门有排气,肠鸣音恢复后,可拔除胃管。拔管时,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向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

来源:ICU护理之家


没有账号?